每到過年的時候,家家戶戶都準備一些好的食物,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飲食習俗,那么,上海人過年吃什么?下面食品招商網來詳細介紹給大家,僅供大家參考。
上海人過年吃什么
毛蚶
上海人非常喜歡吃毛蚶,用得多的調料是紅乳腐鹵和姜末拌醋,紅乳腐鹵里要加少許糖,而醋里,則要有少許醬油,味道煞是鮮美。但是前些年因為吃毛蚶而引起甲肝,有關部門明令*止**毛蚶了,讓不少食客唏噓不已。其實,上海也一直有毛蚶在賣,菜市場里,毛蚶常常躲在案板之下,那些是只賣給熟人的東西,只是來路不正,也不能保證供應。
龍蝦片
年夜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小食,因為做起來極費油,所以平時家里難得做次,闔家團員之際,正好攤薄了成本;所有龍蝦片中,的口味還屬于原上海蝦片廠產的“鴿牌”龍蝦片,蝦香濃郁,滋味鮮***澤光亮,脆性極高,無論大小朋友,都對其滋味無所抗拒。
蔥油海蜇
上海人年夜飯臺面上必備的菜色,為啥講必備,上海人本身極“做人家”,海蜇皮的價佃比海蜇頭便宜,所以這道菜又實惠又扎臺型;蔥油海蜇當然要有蔥油,蔥油是用油和蔥熬出來的,熬蔥油時火不能大,大則蔥焦油黃,熬到蔥干,撩去蔥段,再改用大火燒熱蔥油。買回的海蜇皮先泡2天,去除明礬,再切絲浸在冷開水中;將蘿卜刨絲,加一點點細鹽,稍微腌下,擰去水分,再用熱油淋在上面,冷卻后和海蜇皮絲拌在一起即可。
皮蛋
闔家團圓之際,不管會不會喝酒的人,總不免小酌幾盞,此時,萬不能少的冷碟即是皮蛋,但切忌:大年夜吃皮蛋,萬不能放豆腐。琥珀般的皮蛋,用細繩切開,均勻擺盤后,再用醬油和芝麻油調一份蘸料,蘸些醬油,咬一口,清爽適口,香而不膩,后味悠長。
熏魚
上海人年夜飯菜單中,怎能少了熏魚?上海人習慣用青魚中段來做熏魚,去頭去尾,片成1cm厚的薄片,入滾油炸透,至金黃出鍋,放入調好的醬油中浸幾秒,待味道吃進魚肉中即可撈出,口味兼具鮮、甜、香、濃、脆。熏魚一般家做已然不多,基本都在菜場有攤位**,其中以七浦路一家小店為出名。
鰻鲞
“鰻影高懸,鲞味四溢”,是上海人春節有味道的寫真,鰻鲞本是江浙沿海一帶的風味,卻因早期大批江浙移民在上海的定居,逐漸成為上海人過年餐桌上根深蒂固的一道美食,凌厲西風吹過的鰻鲞,上鍋清蒸25分鐘,不需任何調味,鮮味渾然天成;取出冷卻后,手撕成寸條,即成一道極其惹味的佳肴。
烤麩
上海人過年講究極多,菜名需討口彩,所謂烤麩即是靠夫,寓意家里的男丁來年取得更高的成就。上海人常做的就是四喜烤麩,烤麩搭配香菇、木耳、花生米,成四喜,醬紅香醇,鮮香入味,口感有糯有脆,夾一筷入口,烤麩的毛孔全部打開,甜咸鮮的醬汁涌出,正是烤麩感動味蕾的瞬間。
上海春節習俗大全
1、上海過年習俗:放**。上海人喜歡放一千響、放“高升”、而小朋友則大多放一些“夜明珠”、“飛毛腿”之類的樂趣型的煙花。而以前大都站在陽臺上放,“夜明珠”一點燃就往外噴五顏六色的彩彈,小朋友喜歡,每年過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對面陽臺曬的衣服燒了的事故發生,后來就越來越少了。放**一般集中在零點,還有初五迎財神的零點,總體說來,迎財神的日子要放得比過年多得多。
2、上海過年習俗:看電視。說到這一點,上海人真的不大一樣了。至少在我小時候,春節聯歡晚會在上海是很沒有市場的,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吃,電視就是個背景音樂,愛開不開,春晚說的段子上海老人聽不懂,笑不出來,歌舞還能看看。后來隨著南北文化的更深的融合,我們這一代的上海人開始看得多起來,也能跟上北方人民的笑點了。
3、上海過年習俗:年夜飯的保留菜。和北方吃餃子不同,上海的年夜飯保留菜真的是常變常新。我記得早流行八寶飯,小朋友每年到看到這個都想吐。后來又流行水果羹,現在看來,真是超級沒有誠意的一道菜。有一小段時間還流行大王蛇,但后來風頭就過了。經過時間的考驗,留在上海人民過年飯桌上的幾個超級熟悉的菜應該是:門腔、松鼠桂魚(茄汁款)、皮蛋、三黃雞、紅燒肉、蝦仁、八寶飯——每家每戶應該還會有增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