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膨化食品人們馬上會想到雪餅、薯片、蝦條、雞條等食品,若讓大家給膨化食品下個定義那就是一件困難的事了。膨化食品是六十年代末出現的一種新型食品,國外又稱擠壓食品、噴爆食品、輕便食品等。它以含水份較少的谷類、薯類、豆類等作為主要原料,它們經過加壓、加熱處理后使原料本身的體積膨脹,內部的組織結構亦發生了變化,經加工、成型后而制成。
膨化食品分類
根據產品的不同,膨化食品可分為三類。其一,以玉米和薯類為原料生產的膨化食品一;其二,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生產組織狀蛋白食品;其三,是以谷物、豆類或薯類為原料,經膨化后制成主食。按照食物的功能可分為以下幾類:主食類,燒餅、面包、饅頭、煎餅等;油茶類,主要是膨化面茶;**食品,包括壓縮餅干;糕點類,桃酥、爐果、八件、酥類糕點、月餅、印糕、蛋卷等;小食品類,主要包括米花糖和涼糕兩類;冷食類,冰糕、冰棍的填充料。
膨化食品原理
當把糧食置于膨化器以后,隨著加***壓的進行,糧粒中的水分呈過熱狀態,糧粒本身變得柔軟,當到達一定高壓而啟開膨化器蓋時,高壓迅速變成常壓,這時糧粒內呈過熱狀態的水分便一下子在瞬間汽化而發生強烈**,水分子可膨脹約2000倍,巨大的膨脹壓力不僅破壞了糧粒的外部形態,而且也拉斷了糧粒內在的分子結構,將不溶性長鏈淀粉切短成水溶性短鏈淀粉、糊精和糖,于是膨化食品中的不溶性物質減少了,水溶性物質增多了。
膨化食品優點
膨化技術可以使淀粉徹底α化(所謂α化是指食品中的生淀粉即β淀粉變成α淀粉),已經變成的α淀粉,經放置后也不能復原成β淀粉,于是食品保持了柔軟、良好風味和較高的消化率,這是膨化技術優越于其它物理加工方法的又一特征,它為粗糧細作開辟了一個新的加工領域。由此,它呈現出以下優點:營養素損失少且易于消化吸收:膨化技術不僅改變了糧食的外形,也改變了內部的分子結構,糧食的維生素受破壞較少(如:維生素Bl、B6的含量明顯高于蒸煮后的食品);膨化技術使淀粉徹底熟化,膨化食品內多呈多孔狀,便于人體吸收(如大米蒸煮后蛋白質消化率為75.3%,而膨化后可提高到83.8%)。
膨化食品認識誤區
當前膨化食品給人的印象是"五高一多":高脂肪、高熱量、高鹽、高糖、多味精。而對于其中的爆米花則被冠上"含鉛高"的標簽。這是一種誤導,其實食品膨化的加工方式本身并不會帶來這些危害。
"五高一多"產生的原因是過量的添加劑造成,與"膨化"這種加工方式沒有關系,由于廠家為了提升食品的口味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劑,這些添加劑正是造成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。而"膨化"的加工方式主要改變食物口感,除油炸及焙烤方式膨化以外,擠壓及壓力的膨化方式暫未出現明顯的危害。
相反,膨化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。膨化技術使淀粉徹底熟化,內部呈多孔狀,水溶性質增加,有利于胃腸消化酶的滲入,提高了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。膨化食品原料主要是以主食制成,若可以不加或者少加添加劑,該類食品的主食化也未嘗不可,可以模仿麥片、玉米片的食用方式。 "爆米花含鉛":爆米花在加工過程中由于接觸了含鉛的金屬器具而遭受污染。 而實際上,隨著科技的進步,爆米花機也有了極大的改進。不銹鋼制的爆米花機漸漸取代了過去使用轉爐式的機器;前幾年流行的鋁質爆米花機,隨著人們對鋁質食具危害的認識,也已慢慢被不銹鋼爆米花機取代,在生產環節的污染已經漸漸消失。
膨化食品選購
1、選品牌。**大型商場、超市銷售的知名企業生產的**產品。
2、看標識。選購有預包裝的產品并注意產品的標簽標識。購買時特別注意產品的生產日期,選擇保質期內的產品,*好是剛生產的產品。
3、多數膨化食品都在包裝袋內充進惰性氣體,以防止油脂氧化、酸敗。若發現包裝泄氣,消費者不宜選購。
4、應該盡量選擇購買密封包裝的膨化食品,因為包裝的膨化食品質量普遍較好,而散裝銷售的膨化食品由于裸露在空氣中,容易造成酸敗和衛生指標超標。